昏鸡头 (《四川中药志》)
【异名】鸡脑壳(《草木便方》),鸡公头、鸡头枣、鸡老盖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铁狼鸡、小贯众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鸡头风尾、乌鸡儿、鸱头鸡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小晕鸡头(《陕西中草药》),大叶狼衣、地鸡头、凤凰衣、小叶贯众(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,小鸡娃菜(《陕西草药》)。
【来源】为鳞毛蕨科植物山地贯众的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山地贯众,又名:小金鸡尾、小叶山鸡尾。 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根状茎短,倾斜或直立,密被鳞片;鳞片大形,长1厘米以上,红棕色,有亮光,卵形,渐尖。叶柄丛生,长15~30厘米,密被卵形及线形鳞片,鳞片的边缘呈流苏状;叶片矩圆形,长15~45厘米,宽10~17厘米,单数羽状复叶,顶片三叉状;羽片10~20对,互生,下部羽片不缩短,长10厘米,宽2厘米,镰刀形,长渐尖,有短柄,基部圆形或上侧耳形,边缘具细锯齿;叶纸质,淡绿色,叶轴被鳞毛;叶脉联结,网状,网眼斜六角形,内藏细脉1~2条;孢子囊群圆形,散生于小叶背面,囊群盖大形,盾状,边缘呈波状,膜质,褐色。 生于水沟边、路旁、石上及阴湿处。分布长江流域,背达陕南,南至福建及两广北部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,以8~9月采者为多。采得后,除去须根及地上部分,晒干或鲜用。
【药材】根茎短小,形如鸡头,黑褐色;长5~8厘米,粗3~4厘米。表面密被多数叶柄残基,并有棕黑色弯曲的细根,顶端部有红棕色微带光泽的鳞片。叶柄残基瘦小,断面呈四方形,维管束3~4个,气微,味淡。以根茎大、须根少者为佳。
【化学成分】根茎含鞣质、挥发油、树胶、糖类、氨基酸,以及贯众甙,贯众任甙,黄芪甙,异槲皮甙等。
【性味】苦,微寒。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微寒,味苦,有小毒。"
②成都《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性平,味苦涩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解毒,凉血息风,散痰止血,驱钩、蛔、绦、蛲诸虫。治感冒,热病斑疹,痧秽中毒,疟,痢,肝炎,肝阳眩晕头痛,吐血便血,血崩,带下,乳痈,瘰疬,跌打损伤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一切虚损,妇女崩带,头昏耳聋。"
②《天宝本草》:"清火解毒,除瘟症,红白痢症,赤白带下。"
③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补虚弱,消伤肿,接骨。治跌打损伤,活血逐瘀。"
④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治盗汗。"
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头昏头痛,血气胀痛。"
⑥成都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:"息风,清利头目,凉血,养血,解毒,散瘀。治时行瘟疫,疟疾,瘰疬,疮疡肿毒,虫积腹痛。"
⑦《陕西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,凉血,散瘀,降血压,杀虫。治高血压,头晕头痛;预防及治疗急性传染病,蛔虫、蛲虫症。"
⑧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:"活血散瘀,止血,杀虫。治热病斑疹,肝炎,痢疾,吐血,便血,尿路感染,蛔虫,蛲虫,绦虫,刀伤出血,毒蕈中毒,预防流感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。
【宜忌】孕妇慎用。
【选方】①治血虚头昏痛:昏鸡头配黑鸡炖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肠中寄生虫病:昏鸡头、使君子肉、槟榔、榧子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|